四川大学以“技术赋能+价值引领”为核心理念,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系统构建“强感知、善互动、能干预”的智慧思政教学体系,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针对性、互动性与实效性。 一、着力打造思政教育专属AI,夯实智能教学基础 学校以知识、问题和能力“三维图谱”为架构,系统梳理并构建思政课程体系。知识图谱依托统编教材,建立系统化、层级清晰的理论知识网络;问题图谱聚焦社会热点与学生困惑,打通“问题-理论-实践”逻辑链条;能力图谱围绕核心素养,明确学生的能力发展目标。依托图谱体系,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组织和AI知识库建设。 在模型训练中,实施“技术过滤-专家评审-实践反馈”三阶校准机制,确保AI内容正确、导向清晰、语言有温度。最终形成可实际应用的AI助教“马晓理”,具备理论讲解、个性化定制和伴学互动三大功能,实现知识可视化推送、“千人千面”学习支持和精准答疑互动。 二、着力建设动态立体化资源库,推动教学内容创新 依托AI技术,学校将传统教学资源与热点时事、学术前沿实现智能关联与动态更新,保障教学内容与时俱进。资源形态持续创新,涵盖动态图表、交互案例、VR仿真体验等多种形式,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知度。 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,开发“马晓理-晓知议理”系列微课等特色资源,并借助AI辅助生成教案、课件与习题,提升教学准备效率。同时整合跨学科资源,构建多模态、立体化的思政学习资源体系,全面支撑学生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。 三、着力构建“师-生-机”三元协同教学模式,重塑课堂生态 通过AI备课系统,实现教案、课件和测试题的自动生成与推送,帮助教师聚焦教学设计创新,实现“减负增效”。课堂上,借助AI实时分析学生学习状态,动态生成习题与讨论议题,推动小组合作和多元互动,提升课堂参与感与积极性。 课后,“马晓理”助教支持学生自测与作业智能批改,基于个体薄弱环节推送针对性学习资料,实现“一生一策”个性化辅导,有效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拓展。 四、着力建立AI赋能综合评价机制,推动教学评一体化 在客观评价方面,通过AI系统追踪学生学习行为,生成学习热点与难点分析报告,为教学评估提供数据支撑。在主观评价方面,创新“教师+学生”双主体和“教师评+学生自评+同伴互评”三结合机制,依托平台实现多维度评价数据整合,推动评价过程更加全面、客观、公正。 四川大学通过系统性融入人工智能技术,不仅显著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,更探索出了一条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创新的可行路径,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借鉴。 |